盛夏已至,烟台的高温高湿天气悄然化身健康“隐形杀手”。学生群体因户外活动频繁、作息不规律、防暑意识不足,更易陷入中暑、热射病等风险漩涡。健康学院结合本地气候与青年行为特点,倾情推出“科学防暑全攻略”,用专业守护青春,助你安然度夏!
·高温如何“猛攻”身体?
当环境温度突破32℃、湿度飙升至60%以上时,人体散热效率将急剧下滑。汗液蒸发受阻,体内热量持续积聚,可能引爆从头晕乏力直至意识模糊的连锁反应。尤其是午间10点至下午4点,紫外线火力全开、地面吸热后反辐射加剧,此时长时间暴露于户外,无异于给身体“火上浇油”!
·这些行为正在“引燃”中暑!
你是否也如此“冒险”:烈日下球场挥汗如雨,却仅靠冰镇可乐解渴;图省事将隔夜西瓜当三餐,结果引发腹痛腹泻;身着黑色紧身衣赶课,体感温度竟比旁人高出5℃……这些看似寻常的习惯,正悄然透支你的健康资本!
·健康学院“防暑秘籍”:衣食住行全方位守护
①衣:透气浅色是王道
优选棉麻材质的宽松T恤、浅色防晒衣,既能高效反射阳光,又能加速汗液蒸发。宽边帽+太阳镜的组合,可强力阻隔90%紫外线,防晒效果更“硬核”!
②食:补水补盐双管齐下
每日1500-2000ml饮水量需分时段补给,切忌“牛饮”加重心脏负荷。运动后或长时间户外活动时,淡盐水(500ml水+1克盐)比纯净水解渴更有效。西瓜、黄瓜、绿豆汤堪称天然“降温剂”,但隔夜菜、生冷海鲜易诱发肠胃炎,反增身体负担。
③住:烈日炎炎巧避开
午间12点到14点尽量栖身阴凉处。若需在教室学习,可用湿毛巾冷敷手腕、颈部等血管密集区,助体温速降。
④行:错峰出行更安心
户外活动优选清晨6-8点或傍晚5点后,完美避开紫外线高峰。骑行时佩戴透气手套,防止手掌久握车把致局部灼热;步行时择阴凉路线,随身携带小风扇或降温贴,关键时刻能应急!
·紧急情况如何自救?
若同学突现面色潮红、皮肤滚烫、体温直冲38.5℃以上,甚至伴有抽搐、意识模糊,这或是热射病的凶险信号!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处,用湿毛巾擦拭额头、腋窝、腹股沟等散热区,或用冰袋冷敷。同时火速拨打120,并持续物理降温直至救援抵达。切记:切勿喂水或药物,以免引发呛咳或加重病情!
宿舍常备藿香正气水、口服补液盐等应急药品,但须严格按说明使用,切忌自行叠加服用。高温易催生烦躁情绪,可通过聆听轻音乐、冥想5分钟等方式平复心绪。同学间请相互提醒防暑要点,健康守护,你我同行!
健康学院
2025年7月3日